明斯基和帕普特的书似乎给出了相当全面的结论,不过时至今日仍然存有争议。该理论结果证明了某些类别的感知器在基础结构层面具有严重局限性,这似乎就意味着基于感知器的通用模型存在局限性。而如图16所示的多层感知器并不受这些限制:从精准的数学定义来说,可以证明多层感知器完全能够普遍适用。然而,在当时,没人知道该如何训练一个具有多层感知器的网络:它只是一个理论上可能出现的网络结构,在现实中无法构造。20年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它才从理论走向实践。
我很怀疑,当年对感知器太过激进的宣传间接导致了对它的负面结论下得如此武断。比如,1958年《纽约时报》上某篇文章兴奋地报道[64]:
美国海军今天公布了一个电子计算机雏形,人们期望它能够行走、说话、视物、书写、自我复制,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对于神经网络研究衰落的确切原因,我们可以展开各种辩论,但不管是什么,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神经网络研究急剧衰落。人们转而支持麦卡锡、明斯基和西蒙倡导的符号人工智能的方式(讽刺的是,神经网络研究的衰落仅仅发生在人工智能寒冬——我们在第二章里提到过——出现的前几年)。1971年,罗森布拉特死于一次航海事故,使得神经网络研究领域失去了一员主力大将。如果他能活下来,人工智能的历史也许会有所不同。总之,在他死后,神经网络的研究被搁置了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