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斗,其不是的,我心亦怒;然虽怒,却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
如今怒人亦得如此,方才是正。”
【译文】
关于朱熹的“格物”理论,其实有些缺乏核心思想。比如他说“要在细微的念头中去观察”,这句话其实不应该和“从书本中寻求知识”“在实际行动中去验证”以及“在讨论和交流中去探索”这几句话混为一谈,这样就没有轻重之分了。
有学生问到了《大学》中的“有所忿懷”(心里有所怨恨)这一条。
王阳明解释说:“人心里怎么可能完全没有怨恨呢?只是不应该‘有所’罢了。一般人在怨恨的时候,一旦陷入这种情绪,就会愤怒得过分,失去了宽容大度的心态。所以,心里有所怨恨,就会让人心态不正。现在,对于所有的怨恨等情绪,我们应该顺应它们的到来,但不要被它们牵着鼻子走,这样就能保持心态的宽广和公正,恢复心体的本正了。比如,你出门看到有人在打架,你知道其中一方是错的,你心里也会生气;但是,虽然生气,你的心却能保持宽广,不会因此动怒。现在,对别人生气也应该这样,这才是正确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