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问:“今之督抚贪廉何如乾隆朝?”
周天爵免冠摇首连声说:“不如不如。”并作了如下这一番解释:
乾隆名臣如陈宏谋、尹继善、李湖、李世杰,其清正明练固矣,其次虽操守可议,无不以猷(按:指功业、功绩)为自进,处一官,一官之事皆振作,是贪与廉皆能办事也。今则清谨者但拘文法循资格,中下者更堕废苟且,是贪与廉皆不能办事也。故臣以为不如。盖督抚乃封疆重寄,断非一“廉”字可了事。凡全身远害者,似无过失,而祸伏未发,二十年其人已去。惟国与民受其弊,此不可不察。道光帝为之“动容称善”。
所谓“贪与廉皆不能办事”,正是一个王朝由盛而衰的最为明显的标志。
第二节 教门会党与社会下层的骚动
与官府的贪鄙无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下层社会的骚动与活跃。尽管中国传统时代的社会组织从宏观上说相当稳定,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始终存在。不仅地主与农民之间已不存在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就连所谓天潢贵胄的帝王之后也不能世代保持其贵族身份与地位不变。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典型,就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刘备。史籍明载刘备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论起辈分,还是汉献帝的叔叔,但他本来的身份仅是布衣,“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实际上已沦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战国时代的孟子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表明这位一代宗师以哲人的锐敏最早注意到这种社会流动的现象。唐人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则以美文学的诗句揭示了门阀贵族不过是历史的短暂插曲。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更以农民造反者的快人快语道出了居于社会下层的人们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以及将相之位的觊觎,当然同样也反映了他们对上层社会生活的向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