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美]小威廉姆·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第二节 学校的教学
学校的教学是教师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对于实现学校课程的教育价值、体现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本节在分析教学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历史上出现的一些重要教学理论流派,然后讨论了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要求,最后考察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词源学分析
在我国,“教”和“学”两个汉字出现得比较早。在出土的商朝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教”字和“学”字。最初,“教”与“学”两个字各自独立使用。二字联为一词最早出现于《书·商书·说命》:“惟斅學半”。斅(xiào),同“教”。[1]“学”在古代写为“斅”,《说文解字》解释为:“斆,觉悟也”,也就是使人觉悟、聪慧的意思,其含义比较宽泛,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领域。《学记》引用“斅學半”作为“教学相长”思想的经典依据:“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2]在《学记》中所提到的“教学”一词,有着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活动的意思,其含义大体与今天的“教育”一词相似。到了宋代,欧阳修作胡瑗先生墓表,说:“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学,弟子来去常数百人,各以其经传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其中“教学”二字,才是正式指教师“教”和学生“学”。[3]从这些词源上来看,汉语中的“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双边的活动,这也是今天有关教学概念的主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