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贫贱者之出殡及下葬状况
古以引即索挽灵车,士用五十人;下而至于庶民,当更少于士,然亦较今日为多。葬用碑繂,乃富贵之家,至庶民则不用。《礼·檀弓》:“悬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注:“贵者用碑繂,贫但手悬棺而下。”然则古贫民下葬,与今日同也。
古窆内保护棺之法,以蜃炭为最贵
《礼·檀弓》:“有虞氏瓦棺,始不用薪。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以蜃灰。”堲周者,注云:“火熟曰堲,烧土冶成砖,以周于棺也。”《释文》云:“堲,烛头烬,即木烬。”蜃灰者,按,《周礼·掌蜃》:“掌敛互物蜃物,以供闉圹之用。”注:“互物者,蚌蛤之属;闉,塞也;圹,穿中也。将葬,先塞蜃灰以御湿,使棺不朽。”然则夏后氏之堲周,依郑诂“冶土成砖,围于棺之四周”;依《释文》“以木烬塞于棺之四周”,诂虽微异,要其御湿之意则相同。至周,以蜃灰御湿,又视夏进步耳。特夏尚无椁,周承殷既以椁护棺,复于椁外塞以蜃灰,法益密耳。蜃灰之力与今之石灰同,周无石灰,用蜃灰垩墙使白者是也。
然蜃灰在周时盖甚贵,观《左传·成二年》:“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灰。注:烧蛤为炭以瘗葬。”夫以诸侯用之,尚曰“厚葬”,则贫贱者之不能用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