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道教
道教是最下流污贱的宗教,集合人间秽恶不堪的思想,构成道教的教义。南北朝时代,南方有陶弘景,北方有寇谦之,都是道教大师。南方士人理解力较高,道教无法盛行;北方文化衰落,道教大得统治阶级尊信。嵩山道士寇谦之(张道陵张鲁派下)自称遇太上老君授与天师名位,令革除三张(张角、张宝、张梁东汉末发动黄巾军起义)租米(五斗米)钱税及男女合气术(淫术)等教规,专做礼拜并炼丹药。北魏、北齐君主登帝位,必受天师符箓,道教在北朝,与佛教至少有同等地位。
《隋书》经籍志载道经目录,共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十六卷。内经戒三百零一部,九百零八卷;饵服(炼丹药,炼黄金)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房中(男女交接术)十三部,三十八卷;符箓(画符)十七部,一百零三卷。只看这些目录,道教内容不难想见。
道士模仿佛经体裁,妄造道经,荒唐浅鄙,不值一笑。唐朝皇帝姓李,自认是李耳子孙,推崇道教,位在儒下佛上。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令玄奘与道士蔡景、成玄英等三十余人,译老子《道德经》为梵语,企图教化西方诸国。李隆基尊李耳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各州建玄元皇帝庙,置博士助教,讲授《道德经》,科举中特立一科,士人得应考仕进。唐诸帝多因服丹药丧生,但道教始终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