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克劳狄当政 击败哥特人 奥勒良的胜利、凯旋和死亡(268—275 A.D.)
一、伽利埃努斯逝世和克劳狄继位(268 A.D.)
罗马帝国在瓦莱里安和伽利埃努斯可悲的统治下,几乎要毁于军人、僭主和蛮族之手,后经几位来自有尚武好战精神的伊利里亚行省的出身低微的君王,才挽救帝国于将颓之际。在大约30年时间里,克劳狄、奥勒良、普罗布斯、戴克里先和他的同僚,敉平国内的叛乱,击败国外的敌人,整饬军队的纪律,重建强大的边防,赢得“罗马世界中兴之主”的光荣令名。
打倒一位柔弱的僭主,可以为后续的英雄开创出路。愤怒的民众将灾难归咎于伽利埃努斯。事实的确如此,这是他寡廉鲜耻的行事态度,以及漠不关心的施政作风所造成的结果。他根本没有荣誉观念,而这是公德沦丧后唯一可恃的力量。就他而言,只要能够保有意大利,无论是蛮族获得一场胜利,还是罗马失去一个行省,乃至有个别将领叛变,对他过着安宁享受的生活都毫无影响。最后,驻防在上多瑙河地区的部队,拥立他们的主将奥勒留为帝(268 A.D.)。奥勒留不屑于只统治雷提亚这片山地,于是越过阿尔卑斯山占领米兰,威胁罗马,直接挑战伽利埃努斯对意大利的主权,要与他在战场决一胜负。皇帝被这种带有侮辱性质的行动激怒,也觉察到逼近的危险,潜伏在本性中的英勇突然奋发,他一扫平日慵懒的形象,迫着自己离开奢华的宫殿,全副戎装站立在军团前面,向着波河前进,去迎战他的对手。在这个改名为庞蒂洛罗[619]的地方,阿达河上的桥梁就是那次战争的纪念物。整个战争的过程,证明了这个目标对双方都极为重要,雷提亚的叛军头目不仅被击败,而且身受重伤,退回米兰。接着米兰很快被包围,这座城墙从古代以来就遭受过无数次的攻击,却仍然屹立不倒。奥勒留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可恃,对外来的援兵也已不抱希望,这场叛乱似乎已经逃脱不了注定的失败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