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一些书上所写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是依物体本身的轻重所决定的理论,学者们都没有加以证明就全盘地接受了。
因为在当时学者的心目中,除了上帝,只有亚里士多德永远是对的。
但是,年仅25岁的伽利略却因善于读“无字之书”,他通过进行试验把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给推翻了。
可是,“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要想读好“无字之书”,必须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在《红楼梦》的第三回描写了黛玉初到贾府的情形,“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于是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也因此观察到了贾府很多“与别家不同”的地方。
所以说,能读懂“无字之书”者不简单,正因为“无字”,所以不为人注意,甚至是明摆着,人们也因为司空见惯了,不能从中获得任何“知识”。
所以,读“无字之书”,必须别具慧眼,"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有很多科学上的发明,艺术上的创造,科学真理的发现,往往是由于“有心人”受到实际生活中某些事例的启示,引发了某些联想,进而对其进行深入的钻研,最后才得以揭开奥秘。